為促進當代大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密切高等教育與國家建設的關系,同時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使大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中去。全球信譽最好的網投平臺參與組織開展以“美麗安康”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活動。

2019年7月6日,實踐團隊首先到安康市中醫院北門時,我們注意到漢濱區環衛部門投放的四色垃圾桶。雖然垃圾桶外觀干凈,投放位置明顯,具體垃圾也有明顯的歸類提示,但居民對此種垃圾桶的使用率并不高,內部垃圾依然沒有進行分類。經過朝陽小區我們發現,部分可回收垃圾被分類開,除此之外的其他垃圾,依然由傳統垃圾桶囊收。然后團隊成員從水西門出發,徒步行至四橋橋下。沿河路上,隊員們采訪了在岸邊洗衣服的老人和釣魚多年的垂釣者。兩位受訪者談到,經過這近幾年的治理,江水的污染情況好轉許多。隨著群眾素質的提高,亂丟生活垃圾的情況也改善了許多。


在調查了解的途中,團隊成員向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群眾發放了調查問卷,細致地與河邊散步的居民交談、了解,并征集了他們對于保護自己母親河的看法。在調查采訪中,成員們感受到了每一位受訪群眾對漢江的贊美,對家鄉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對沿江河岸綠化環境日新月異的欣喜!

此次實踐活動,成員們站在大學生的視角,充分認識到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有著重大的意義。宣傳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有助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為推動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動力;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關注度。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意識到有效并合理地進行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撰稿/趙振志 王雯婷 攝影/孫曉兵 種瑾瑾 審核/于正豪 王永東)